会泽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三省八县交界,因境内金沙江、小江、牛栏江、以礼河等三江十河交汇而得名,是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地形地貌为“两槽三坝五大梁子”,国土面积5886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5.7%,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白鹤滩电站蓄水后825米),为曲靖市最低点。辖25个乡(镇、街道)370个村(社区),总人口107.4万人,是云南省第三人口大县。会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县,是云南最早设置郡县的四个地区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康乾盛世60%以上的京铜来自会泽,有至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金属古钱币“嘉靖通宝”,有建筑风格独特、多姿多彩的会馆、寺庙108座,有全市50%以上的馆藏文物8000多件,享有“天南铜都、钱王之乡、会馆之城”的美誉。会泽是一片革命热土,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查看更多会泽地处滇东北高原,乌蒙山主峰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山川相间排列,山区、河谷条块分布。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起北伏,由西向东呈阶梯状递减。全县最高峰大海梁子牯牛寨,海拔4017米,为曲靖市最高峰。最低处为小江与金沙江交汇处,海拔695米,为曲靖市最低点。 会泽的地貌景观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山地地貌为主,次为盆地地貌,部分为冰川地貌。山地地貌,面积 5600 余平方千米。 盆地地貌,盆地俗称坝子,面积250余平方千米。 境内大于1平方千米的盆地共 25 处,耕地大于1万亩的槽坝有5处,俗称“三坝两槽”,即金钟、者海、娜姑坝子及迤车、乐业槽子。 冰川地貌,总面积 22平方千米。
查看更多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海草山,地处乌蒙山之巅,海拔在3500米至4017米之间,极具乌蒙山的磅礴大气。20万亩草山风光绮丽,景色迷人。在这片宽广雄浑的天然草地上,碧空如洗,羊...
以礼河,原名“以尼河”,出自彝语。“以”为水,“尼”为柳,即河边插柳的意思,故又称“柳树河”。以礼河风景区1996年被列为云南省风景名胜区。 以礼河发源于待补镇的野马川,沿...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雨碌大地缝,因上亿年地壳的升降,“山”字形地层错落而形成,是迄今为止中国最长最窄的地缝,有着“天下第一缝”的美誉。地缝成天线,深幽奇险;景色遍布,步移景换。...
位于会泽县城南的金钟山,山上松柏苍翠,林木葱郁,给人灵、奇、秀的感觉,素有“七曲名山”之美称。“金钟夕照”为会泽十景之一。东川知府方桂曾以“最好断霞鱼尾赤,长鲸可用铸锤炉”记之...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总占地面积350余亩,分别由红九军团扩红遗址、“乌蒙磅礴”大型群雕、会泽革命历史纪念馆、水城古墓群和古梨树园组成。1935年5月,被誉为...
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娜姑镇,总面积264.9平方公里,西部边缘处于著名的小江断裂带和泥石流区,最高海拔2896米,最低海拔为金沙江与小江的汇合地825米。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蒙...
会泽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AAA级旅游景区。会泽因3000多年铜的开采、冶炼、铸造、京运历史而闻名天下,素有“钱王之乡”“万里京运第一城”的美誉。会泽的铜被运送到安阳殷墟、...
会泽县名为雍正五年(1727 年)东川知府黄士杰所命。会泽一词,含义丰富,有三种说法。一说,东川知府义宁认为,会、惠相通,为惠泽于民之意。一说,是因境内小江,金沙江、牛栏江数水交汇而得名,词意本身就有汇集百川,泽润天下之意。“治滇有善政、护国立奇功”的近代名人唐继尧创立的云南第一所现代高等学府—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就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作为校训沿用至今。一说,是因会泽的地理位置位于“会川都督府以东(东川),府治临泽”得名。 会泽 历史悠久,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堂琅县,属犍为郡。隋朝属恭州地。唐初设唐兴县。南诏置东川郡。大理国设东川大都督。元代为东川路。明朝时为东川府。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隶云南省,开置会泽县驻巧家,翌年迁到钟屏。民国二年(1913年),裁东川府,改名东川县;1927年又复会泽县。1947年属曲靖专署。新中国后改属昭通专署;1958年10月撤会泽县并东川市;1964年12月恢复会泽县,改隶曲靖地区至今。 会泽秦汉时为古夜郎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95年被云南省政府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泽曾因铜矿的开采冶炼铸币而鼎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