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长者专版

会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会政办发〔2023〕60号
  • 000000000/2024-15840
  • 2023-08-31 08:54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会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8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旅游工作重要论述及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抓好云南省乡村旅游现场会会议精神落实,充分利用全县丰富的乡村旅游特色资源,加快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山、水、林、田、湖、草为基础,生态气候为依托,高原农业、文化探秘、红色文化、民俗节庆、历史名村、名人民居、科考探险、峡谷观光、康养休闲、避暑纳凉等为特色,围绕一河(以礼河)、一江(牛栏江)、多点(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来布局。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盘活用好会泽独特多样的自然、人文、历史等优势资源。统筹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产品升级、服务优化,促进“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让乡村旅游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会泽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

二、工作原则

坚持统筹兼顾、重点发展。各乡(镇、街道)选择1—2个点进行重点发展和打造,按照是否有连片成体的农业、精致可观的田园、风格独特的农舍、便捷配套的设施、丰富多彩的活动、生态可口的美食、舒适温馨的住宿、高效规范的运营8个要素运作。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相统一,实现景区景点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乡村民居与田园绿野相得益彰,文旅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乡村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

坚持留住乡愁、创新发展。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传承和创新并重,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适度开发,合理开发,科学开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保护田园风光、保留原始风貌、保持乡土味道,打造人文山水融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坚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非遗传承等领域深度融合,培育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打造高品质特色型乡村旅游项目4个(鹧鸡村、渔洞社区、白雾村、老厂村),本地化消费乡村旅游项目10个(以则社区、水城社区、青云村、华泥社区、闸塘村、座舍村、治补村、水口村、索桥社区、江边村),景村融合型乡村旅游项目8个(竹园村、乌龙村、石鼓村、河滨社区、先锋社区、小米村、绿荫塘村、鲁珠村)。三年内打造50个旅游示范村,把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成为质效水平优、带动作用广、产业实力强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富民增收新支柱、经济发展新引擎、乡村振兴新动能,打造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旅游点。

四、工作重点

为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不断提高乡村生活品质,深化乡村旅游的造血功能,体现重点打造,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择重点区域分步实施。

(一)打造一河(以礼河)休闲度假带

充分发挥以礼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将以礼河建设成集旅游、休闲、商业、居住、观光、生态、康养等多功能一体的休闲度假带。通过分段赋予以礼河特定的功能和含义,实现以礼河旅游的振兴,打造“休闲以礼河,水润新城镇”,还原龙幕桃花、石鼓樵歌、温泉柳浪的历史写照,为新城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多种致富增收就业渠道。

1.打造“城市会客厅”。逐步拆除以礼河沿线违章建筑,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在以毛家村大坝起点处至小菜园湿地分别建设竹园段旅游集散中心、乌龙至石鼓段农文旅结合体验区、三孔桥至七孔桥段主题民宿客栈聚集区、以礼社区至双岔河段高端酒店和新业态体验区、小菜园段自驾游野奢帐篷酒店区等辐射带动大海草山、白雾村、老厂大峡谷发展。配备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及设施,提高“三长”(长来、长留、长住)客流的比率,形成“来以礼河度假,观会泽风光”的度假模式。

2.打造夜间休闲娱乐目的地。以夜间购物、娱乐、活动为主题,利用灯光、音乐等设施辅助景观打造丰富多彩的以礼河夜态经济。通过不同的灯光组合、活动安排,休闲娱乐方式,聚集人气,让夜间的以礼河亮起来、欢腾起来、动感起来,让夜间的旅游经济最大限度地拉动沿岸经济发展。

3.打造新型生活理念的引领阵地。利用以礼河区位优势,打造集以礼河之夜、滨河游憩、餐饮、购物、娱乐、采摘、农事体验、休闲、度假、节事活动等,重点打造田园生态风光、高端民宿、温泉度假、漂流戏水、帐篷露营、峡谷观光体验区等区域。

(二)打造一江(牛栏江)田园风光带

1.打造生态屏障、建设美丽休闲乡村。以牛栏江为纽带,打造牛栏江沿岸“十里画廊、百里柳堤、千亩花海、万亩竹林”的景观。加快构建牛栏江流域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实现“点—线—面”综合开发、“山—水—林—田—园—湖”协同布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成为提振乡村振兴经济增长点、城市居民休闲消费新热点、文游产业发展新亮点。形成“政府引导、以农为本、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发展新格局。加快牛栏江流域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流域内社会经济跨越发展。

2.打造多元素旅游业态。充分发挥牛栏江沿岸独特的生态优势、景观优势和民族文化优势,秉承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牛栏江温带河谷风光游、历史人文探寻游、红色革命教育游、漂流攀岩探险游、生态农庄休闲游、田园风情乡村游、养生体验采摘游、历史文化名村游、地质科考探险游等景点和线路,建成沿江旅游公路和柳堤步行骑行主题长廊。通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的协调发展,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直接和间接拉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3.打造文旅+融合发展主题品牌。根据牛栏江沿线的山体、水域、田园、峡谷、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不同旅游资源禀赋,划分主题旅游地段,在各主题地段规划建设核心旅游项目,打造主题旅游产品,通过旅游集散服务系统串联整合,构建形象鲜明、特色突出、产品丰富的旅游核心区,形成一路(沿江旅游采摘观光公路)、一廊(柳堤步行骑行长廊)、一谷(上村鲟鱼谷)、一园(江底桥梁公园)、一湖(纸厂堰塞湖)的空间布局,带动沿岸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三)多点布局打造片区乡村旅游示范村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以乡村农家乐旅游服务为载体,着力打造以生态农业观光、农耕文化体验、农特产品销售、民俗文化展演、历史文化遗迹参观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示范村。

1.打造东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以者海为中心开发东片区,重点打造武圣宫扩红遗址、海湖度假村等旅游景点,辐射带动矿山、大井、雨碌、新街等乡镇,重点建设好者海、五里牌、二台坡、大水、里可、治补、井田、陡红、小米、座江、闸塘11个文旅示范村。

2.打造西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娜姑为中心开发西片区,重点打造白雾古村落、云峰寺古驿道等旅游景点,辐射带动老厂、五星、大海等乡镇,建设好白雾、云峰、石门坎、发基卡、披戛、布多、泥德坪、绿荫塘、大菜园、老厂10个文旅示范村。

3.打造南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以待补为中心开发南片区,重点打造鹧鸡村、鸡鸣山等旅游景点,辐射带动上村、鲁纳、田坝、驾车等乡镇的乡村旅游,建设好野马、待补、瓦厂、迤石、狮子、座舍、李子箐、卡竹9个文旅示范村。

4.打造北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以迤车为中心开发北片区,重点打造江底桥梁公园、高石坎古驿道等旅游景点,挖掘迤车红色文化、汛塘文化、中寨小锅酒文化,辐射带动乐业、火红、马路、纸厂等乡镇,建设好石桥、索桥、鲁珠、桥边、江边、鄢家村、水口、尖山8个文旅示范村。

5.打造中部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区。以会泽古城为中心开发中片区,重点打造古城街道、古城民宿、八大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云南会馆、江南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四川会馆)、名人故居、宗教寺庙等旅游景点,辐射带动古城、金钟、宝云、钟屏、以礼5个街道,重点建设好竹园、乌龙、石鼓、以礼、河滨、鱼洞、以则、青云、水城、卡郎、华泥、扯戛12个文旅示范村。

(四)建设要求

1.基础设施。坚持共建共享、主客共享原则,不断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停车场、标识标牌、观景平台、景点导览等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及污水垃圾处理、厕所、供水、供电、消防、通讯网络、救护等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乡村旅游交通保障,加快建设交通干道、通达乡村旅游景点的道路和扩大公交线路覆盖,建设统一规范、具有地方特色的交通标识系统,打通乡村旅游“最后一公里”;打造绿道、碧道、古驿道,构建“快旅漫游、无缝接驳”的乡村旅游综合交通体系。

2.精品住宿产品。针对后疫情时代旅游消费向个性化、沉浸式、体验式升级转变的趋势,充分发挥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遴选具有特色鲜明的山水、人文、古村落等高品质资源,整合政策、创新模式,着力引进一批自带流量、具有一流设计能力、特色产品线路开发能力的目的地型度假酒店,带动农业、手工业和文创产品运营于一体的特色度假酒店IP运营品牌,加快建设一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野奢酒店、帐篷酒店、星空营地等户外体验营地;动员引导社会力量、村集体及个人投资建设半山酒店和等级旅游民宿。

3.商品供给。培育地域特色鲜明、品质优良的农村产品,加强创新设计、策划包装,推进“农产品”、“非遗产品”变“旅游商品”。培育知名旅游商品企业和品牌,提升乡村旅游商品的档次和规模,提高商品消费在乡村旅游消费中的比重。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带动农副土特产品销售,鼓励农民就地就近销售农副土特产品、非遗产品、手工艺品和特色旅游纪念品,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收。

4.产品内涵。实施乡村宜居、宜业、绿美乡村工程,因地制宜开发夜游、夜集、夜娱、夜秀等夜间消费产品和服务,打造夜间旅游消费新业态,提高过夜率和驻游时长。充分挖掘乡村文化内涵,以当地群众广泛参与、游客深度体验为切入点,推动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民间艺术、民族节庆等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推出“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宣传,推动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常态化,促进以节促销、以节促旅和以节富民;建设非遗展示体验馆、书吧、茶馆、写生基地等项目。

(五)管理运营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推进的思路,树立“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和“群众增收”的理念,依托会泽丰厚的乡村旅游资源,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怎么管、谁来管、怎么营销等问题。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多元化、市场化发展模式,通过政府+公司+农民协会、公司+农户、农户+农户、个体农庄等多种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和农房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不断积蓄并释放乡村旅游发展动能。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适时收集汇总工作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乡(镇、街道)、县直有相关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抓好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业务人员具体抓好工作的对接、落实工作,并将名单上报到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王祥飞,联系电话13988982884)。

(二)强化要素保障。县直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全力抓好乡村旅游工作,及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县文化和旅游局要牵头统筹协调,指导、督促项目建设,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县投资促进局要将乡村旅游招商作为重点招商内容,加强企业信息收集和联系对接工作,指导、帮助文旅部门进行有效招商;县发展和改革局要牵头做好新建项目的申报审批工作,确保一河(以礼河)、一江(牛栏江)、多点(多个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计划,取得准入资格;县财政局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乡村旅游发展工作经费,支持乡村旅游建设项目;县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业和草原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科技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要为乡村旅游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并做好要素保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主动做好服务工作,共同推进全县乡村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

(三)加大资金投入。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单位要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长,确保最大限度发挥旅游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在统筹中央、省、市三级专项资金和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从2023年起,县级财政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县政府督查室适时对县直有关部门、各乡(镇、街道)乡村旅游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推进不力、完不成年度工作任务的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

附件:1.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2.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示范村建设任务名单(2023—2025)

附件1

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为做好会泽县乡村旅游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会泽县乡村文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王正宇 县委副书记、县长

副组长:朱玉航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成 员:朱继宝 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张华东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何 英 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科技局局长

董应春 县财政局局长

梁 斌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龙发祥 市生态环境局会泽分局局长

吕志全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长

朱力彦 县交通运输局局长

饶彦章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姜维彪 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刘 林 县水务局局长

张元周 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汤海珍 县乡村振兴局局长

彭昌琼 县投资促进局局长

王加华 道成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

领导小组职责:指导全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统筹全县文旅资源规划、开发、整合、利用,研究确定建设目标任务,制定推进办法;协调解决乡村文旅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文化和旅游局,由朱继宝兼办公室主任。


附件2

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示范村建设任务名单(2023—2025)

序号

实施年度

乡(镇、街道)

行政村

备注

1

2023年示范村建设名单(6个)

古城街道

青云村、水城社区

2

钟屏街道

以则社区

3

娜姑镇

白雾村

4

老厂乡

老厂村

5

雨碌乡

小米村

1

2024年示范村建设名单(23个)

宝云街道

华泥社区、扯戛社区、卡郎村

2

以礼街道

河滨社区、以礼社区

3

金钟街道

竹园村、乌龙社区、石鼓村

4

钟屏街道

渔洞社区、小菜园村

5

待补镇

鹧鸡村

6

鲁纳乡

座舍村

7

大海乡

绿荫塘村、大菜园村

8

者海镇

者海村

10

新街乡

闸塘村

11

纸厂乡

江边村、鄢家村

12

娜姑镇

云峰村、石门坎村、乐里村

13

待补镇

野马村、待补村

1

2025年示范村建设名单(21个)

田坝乡

卡竹村

2

驾车乡

迤石村

3

上村乡

瓦厂村

4

五星乡

披戛村

5

矿山镇

二台坡村

6

大井镇

井田社区、大水村、里可村、治补村

7

乐业镇

鲁珠村

8

迤车镇

石桥村、索桥社区

9

火红乡

桥边村

10

者海镇

五里牌村

11

雨碌乡

陡红村、座江村

12

大海乡

布多村、泥德坪村

13

鲁纳乡

狮子村

14

马路乡

尖山村、水口村

《会泽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政策解读